引言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外派海外员工成为一种常见的用工模式。但是,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员工往往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究竟应该适用哪国的法律,由哪个国家的法院来管辖?本文将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为你解答这一疑惑。
中国法律的新动向:扩大管辖权
今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进行了多处修改。这些修改包括扩大了中国法院对涉外民事纠纷的管辖权,新增了“其他适当联系”的兜底性连接点,以及明示协议管辖和默示同意管辖规定,新增专属管辖情形。这些变化意味着涉华的跨境用工争议将有更多机会受到中国境内法院的管辖。
涉外劳动关系的识别
在识别涉外劳动关系时,我们需要从“劳动关系”和“涉外性”两方面进行考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涉外民事关系的认定因素包括当事人主体涉外、标的物所在地涉外、法律事实发生地涉外等情形。
法律适用的四步走
当境内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等规定决定对某一跨境或涉外用工争议进行管辖时,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规定确定适用哪国法律,即确定案涉实体问题的准据法。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步:1)认定案件是否涉外;2)对法律关系进行定性;3)识别所适用的强制性规定(如有);4)适用具体的法律冲突规则以确定准据法。
强制性规定的识别与适用
在涉外用工争议中,涉及中国社会公共利益,且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当事人约定适用外国法律,中国法院也可能直接适用中国法律,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实际案例分析
在(2012)佛中法民四终字第414号判决中,中国人受聘于境内用人单位在境外工作,法院认为应适用越南的劳动法律进行审理,因为工作地点在越南胡志明市。这一案例表明,即使中国劳动者在境外工作,也可能需要适用外国法律,除非中国法律有强制性规定。
结论
在复杂的国际劳动关系中,中国法律为外派海外的员工提供了坚实的保护。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至关重要。如果你在外派海外的过程中遇到劳动争议,不妨联系专业律师,获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联系作者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者有任何关于外派海外劳动关系的法律问题,欢迎联系作者获取更多信息和帮助。